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

Reborn & Begin

 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指考放榜……不,從志願分發結果出爐的那天開始說起好了。
  我國中念的是在家附近的一般地域性國中,不是什麼著名的明星高中。上了國中之後,我仍然過著豪無危機意識的快樂耍廢生活,每天下課就去漫畫出租店,租漫畫、小說,回家後就坐在電腦前面,或是開始看小說漫畫直到晚上十點、十一點,才心滿意足的去洗澡,然後才開始坐在書桌前面念書。不過我還是有我的堅持,我至少一定還是會把事情做完才去睡覺。
  國三開始要準備基測,我便稍微開始認真念書。一剛開始我也並沒有真的很投入,但後來跟朋友們發生了一些問題、產生芥蒂,甚至感覺到被排擠,也許是報仇心態作祟,我就真的開始「卯起來」念書衝刺(反正人家也不理我)。
  後來,我便如願以償的考上心目中的第一志願:師大附中。
  當時我風光得意的覺得,只要有努力,就一定會有回報。
  進入附中以前,我夢想著一定要加入熱舞社、參加畢典製作,豐富我的高中生活,不讓我的青春有一絲空白。結果進入附中以後,我既沒加入熱舞社,也沒參加畢典製作,高中生活和青春熱血根本勾不上邊,甚至還無趣單調的近畿空白。
  那你問我高中三年到底在做什麼?
  讀書、耍廢。
  我高中三年的生活只有:明天要考試所以要讀書、天啊我怎麼考這麼爛(或是心裡默默暗爽自己考得不錯)、上學好累我回家要好好上網、看電視來放鬆一下。
  真的好膚淺、好空泛、好揮霍,現在想想不僅既羞赧又懊悔。
  我當時的生活重心全放在成績上,注意,我說得是「成績」,不是「學習」。我整天只想要應付考試拿高分,以便未來可以考上好大學(但事後證明,校內成績好和考上哪一間大學一點關係都沒有)。當時我的自信全來自考試的成績,覺得非台大不可,更認為這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但我當然也不是無憑無據就盲目的擁有這種自信,我那時的模擬考成績都再再顯示出我的夢想並不遙遠,而且我高中畢業拿到的是議長獎,這至少也證明了我並不是沒有努力付出。
  然後再拉回到志願結果出爐的那天,早上七點多,我被手機的簡訊提示聲吵醒,打開之後,裡面白底黑字寫著:台北大學經濟系。
  好啦,其實那天我並沒有那麼訝異,反倒還因為自己上了國立且在台北的大學而暗自慶幸,因為早在指考放榜後幾天在計算落點分析的時候,我就已經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,鬧了不少家庭革命,更掉了不少滴眼淚。
  這畢竟是我第一次發現,人生並不會永遠照著自己的計畫走,還有事實的殘酷是,努力並不一定有回報。
  對結果的失望遠不及對自己的無能而感到的失望。


  上了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學,心中的抑鬱可想而知,而身旁多的是不如意想要靠轉學考逆轉人生的人,但我也沒有因此痛定思痛,下定決心要補習拼轉學考,只是想著就認真的面對大學課業,到時候再憑實力去參加轉學考就好,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。
  這些事後想起來,根本只是逃避的藉口。
  於是我開始了大學生活,參加啦啦隊、參加營隊、參加社團,忙活動忙到都沒什麼時間念書,每次都是期末考前才急忙衝刺達陣,想當然耳,我根本沒什麼「實力」參加轉學考,等到想到要報名時,早就已經報名截止了。
  逃避。
  大一迅速的過完,時間來到大二上,有天我無意間在布告欄上看到學校的英文主播比賽,因為我在大學是電台社團,而且一直以來都對傳播有興趣,因此就想要嘗試報名看看。說實話,要是以前的我絕對不會給自己添這種麻煩,但也許是因為上了大二就開始閒閒沒事做、失去了目標,所以才想找件事情來挑戰自己。
  在準備期間,我還是抱著以往處事的態度,能拖則拖,撰稿、拍片、後製,什麼都是最後一刻才願意卯起來趕工。而我的影片很幸運有通過第一階段的審查,但麻煩的是第二階段要由評審面試,我知道這絕對會比第一階段困難許多,但我仍然沒有提早準備,比賽的前一天才撰稿(事後想起來真的很扯),還不斷的麻煩以前的高中同學、請她幫我潤稿。然後隔天練了一早上,也沒先測試過時間長短,下午就比賽了。
  嚴格來說,才準備了一個早上,而且雪上加霜的抽到第二個上場比賽,我的稿根本沒背好。到了比賽現場,發現每個人都在默稿,要不就是一臉胸有成竹、準備充分的樣子,我便開始默默緊張起來,擔心自己臨時忘詞。
  比賽開始,我一開口就知道完蛋了,我的腦袋一片空白,根本不用談什麼忘詞,我根本就記不起半個字!
  於是,我便改成邊看稿邊播報,時不時還因為太緊張還念錯字或念太快,最後一篇新聞還沒時間念完就直接被迫結束。
  好不容易播報結束,剩下評審的自由問答,我開口回答才發現自己的英文退化的多離譜,支支吾吾、言不及義。
  比賽完,我真的非常難過,心情很沉重,難過的原因倒還不是因為自己有可能無法得獎,而是因為自己早就預料到如果不做足準備就有可能失敗、但卻仍然認為自己會僥倖的成功。
  到那一刻我才真正領悟,打從指考失敗到現在過了一年,我竟然絲毫沒得到教訓也完全沒長進,只是一股勁的讓自己忙於社交活動、被一堆跟自我成長無關的事情淹沒,逃避面對自己該負責的人生和問題。我還是那麼的愚蠢、懶惰,只喜歡做最小的努力卻期盼最大的報酬率,認為付出百分之四十的努力就可以獲得百分之八九十的成果,但事實有可能是付出了百分之百,卻連百分之四十都得不到。
  那個下午我痛哭了一場,人生真正第一次打從心底覺得要是自己再這麼半吊子、偷懶又消極的生活下去,就什麼也做不好,不要說未來沒成就,就是有可能這一生都過得毫無意義可言。
    我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自己不能好好用盡全力去做事?
    A:因為有些事情並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,例如:念書。
    那為什麼像比賽這種自己想參加的事情也無法拼盡全力去做?
    A:因為我花了太多時間在我其實根本沒那麼有興趣的事情上(例如:念書),然後又花了太多時間在沒意義又沒報酬的休閒上(例如:上網)
    如果因為我消極的生活態度,使我在工作上無法達到頂尖,那我還剩下什麼?
  A:答案是….      什麼都不剩。

  我開始驚覺到事態的嚴重性,決定調整我長期以來的價值觀和目標。
  我不再覺得課業、成績和學歷是如此絕對的重要,當然,它們對世俗定義的「成功」而言有絕對的重要性,我決定不再將「功」、「名」和「利」看得如此重要,我決定重視生命的本質,注重內在的涵養和靈魂的充實。
  我不一定要很會念書,找到一份薪水很好的工作,過著「大家」所欽羨的生活。我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堅持且長期的付出努力耕耘,這樣至少在我無法功成名就的時候,還能擁有一件能讓生存變得有意義、生命變得有價值的東西,那就是──興趣。
  雖然我已經二十歲了,但從現在起,我要將我所有以往的價值觀全部歸零,就像一個剛出生的新生兒那般無知天真,但卻對世界充滿好奇。我要開始重新認識這個我已生活二十年的世界,探索自我、探索人生,我要敞開自己的心胸,勇敢接觸、體驗、了解這社會的所有面向,我要開始「認真活著」。


  我,重生了。